当前位置:中国社科金融网 >> 独家资讯 >> 浏览文章

安徽:发展乡村旅游 打造现代版“富春山居图”

来源:中国旅游新闻网 发布时间:2020年08月10日 点击数:

近年来,安徽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,集中力量支持发展,取得突出成效,乡村旅游成为全省农民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。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.2亿人次,占旅游总人次的51.8%。2015年至今,累计带动40万人脱贫。

为做好规划和标准引领,安徽编制出台了《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规划》和旅游名镇、名村、示范点等系列标准,为各地发展明确了目标。经过持续发力,如今安徽形成了上下联动、部门协同、融合共推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机制,产业基础不断巩固,市场主体不断壮大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全省现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2个、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6个、星级农家乐2344个、特色民宿3266个。 

为丰富产品供给,安徽文旅部门积极鼓励扶持乡村精品景区建设,全省605家A级旅游景区中乡村旅游类景区达380家,占比63%。皖浙1号线、徽杭古道、环巢湖等一批乡村自驾、徒步、骑行线路成为精品,深受游客欢迎。研学、自驾、民宿、康养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市场火爆。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、脱贫攻坚、生态文明、产业转型有机结合,彰显了“乘数效应”。

据了解,下一步,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重点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示范、乡村旅游扶贫带动、乡村旅游业态培育、乡村旅游后备箱“四大工程”,推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再上新台阶,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“富春山居图”。

据介绍,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包括启动“A级旅游村”创建,高标准打造一批5A、4A级精品村;组织开展“百村提升”行动,各地将集中推进一批乡村旅游(扶贫)重点村景观设计,推动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化、设施标准化和功能多样化。乡村旅游扶贫带动工程包括加大对革命老区等支持力度,在资金投入、公共服务、品牌创建上给予倾斜;切实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和储备,推动一批以大别山为中心的红色旅游项目,支持一批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项目,促进一批以皖南、环巢湖、皖江为重点的自驾游项目,谋划推动柳孜运河遗址保护利用、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等重点项目。乡村旅游业态培育工程主要是推出一批生态资源依托型、景区带动发展型、田园观光休闲型、乡村民宿带动型、民俗文化体验型等乡村旅游产品业态;加快乡村旅游与农业、教育、科技、体育、健康、养老、文化创意、文物保护等深度融合,推出一批观光体验产品;整合盘活闲置宅基地、农房农舍等资源资产,加强旅游化改造,促进田园变游园、农房变客房。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则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将农副土特产品、手工艺品就地就近销售,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;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电商服务站、农副土特产品商店,在景区景点、高速服务区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;推动在线旅行商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,开展在线宣传推广、特产销售、旅游线路营销等。

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袁华表示,发展乡村旅游,推进旅游扶贫,意义重大,空间广阔。目前,短途游、周边游、自驾游已逐渐回暖,乡村旅游需求最为旺盛。下一步,安徽将围绕实施“四大工程”,在品质、规模、业态上下功夫,推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。